Friday, February 17, 2023

唐宋時期的起居方式,是如何影響唐宋瓷器藝術風格的?

唐宋時期是我國起居方式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從東漢晚期開始的席地坐向垂足坐演變過程,在唐宋時期基本完成。家具以席地坐為主的低矮家具,演變為適應垂足坐的高體家具。各種家具類型如坐具、承具桌案類家具發展成熟。

這一進程對包括瓷器在內的器物藝術風格產生了重要影響。承具中的桌案類家具成為瓷器使用與陳設的重要載體。這一時期瓷器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器物材質類型,所以從起居方式改變的角度對瓷器藝術風格進行研究,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一、坐姿演變背景下的唐宋瓷器藝術風格

1.演變時期坐具與承具的變化

隋唐時期家具使用的嬗變,加速了陶瓷器發展。唐代以前中國人生活起居以席地坐為主,根據一方軟席劃分獨立的空間,几案等承具非常低矮,並且圍繞坐具為中心擺放。器物與承具的關係也不甚密切,小巧輕便且不易碎的漆器多擺放在低矮的案上,體型較大的器物則直接放置於地面。

這一現像在漢代畫像磚中多有體現,例如成都昭覺寺漢墓中"宴飲"題材畫像磚就體現了漢代坐具與承具的使用情況。緣起於東漢晚期的起居方式的變化,首先表現在坐具的升高,例如在洛陽朱村東漢墓中,就出現了墓主人坐在有一定高度的榻上的圖像。

南北朝開始,無論是坐具還是承具都繼續向高發展。北魏司馬金龍墓中出土的漆屏風上,已經有了高度完全滿足垂足坐姿的坐具。唐代是席地坐向垂足坐過渡並完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各種適應垂足坐的高體家具開始出現,例如坐具中最重要的家具類型—椅子。椅子的圖像也已經出現在唐代的繪畫、敦煌壁畫以及墓室壁畫之中。

但這一時期,高體家具並不成熟,還處在萌芽階段,高體家具的使用也不普遍。唐代開始探索使用高體承具,原本是坐具典型代表的榻被用作承具,以應對不斷增加的器物。例如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唐人宮樂圖》就繪製了十二個宮中女眷圍繞承具宴飲行樂的畫面,畫面中承具上擺放了茶釜、漆制羽觴茶盞、長柄勺等各類器物。

唐代和五代的敦煌壁畫中也有民俗宴飲時以榻為承具的畫面。這一現像到了北宋多為文人摹古、循古而再次被推崇,例如《文會圖》中,就出現了在文人聚會的場合中將榻用作桌案類承具的做法。進入宋代以後,各種坐具承具種類得到極大發展,坐具與承具高度搭配合理。

宋代是家具的成熟期,家具種類在唐代基礎上有了較為細緻的分化,家具功能有了明確區分。桌、案等承具完全成熟,並逐漸形成以承具為中心的使用方式,承具成為人們生活活動中心。五代《韓熙載夜宴圖》中,桌案就處於空間的重要位置,坐具配合使用,桌案上面擺放了四個高足盤、四個臥足盤組合的飲食器具。

宋代繪畫中這一現象更加普遍,例如《蕉蔭擊球圖》等等。宋代還出現多個承具組合使用的現象,不同的桌案分別承擔不同的功能,這一現像也可以在北宋時期《攆茶圖》中看到。北宋時期家具已經完全發展成熟,宋代瓷器與家具的關係也變得密切起來。

2.坐姿過渡時期對唐宋瓷器使用的影響

唐代家具的穩定組合催生了多種器物誕生,其中就有瓷器的創新品種。例如梳妝環境的穩定,能夠保證多種專用器具同時使用,而唐代女性梳妝用的粉盒、油盒、胭脂盒等器具多為瓷質,因其易碎的特性對承具的穩定性產生了極大依賴。東晉女史箴圖》中描繪的女性跽坐梳妝的場景,由於沒有高體承具,所以工具散放於地面,鏡架落地擺放。

唐宋時期承具升高,高鏡架也逐漸消失,變成放置在桌案上的小型鏡架。如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宋代王詵《繡櫳曉鏡圖》中就有擺放在桌案上的小型鏡架,而漆盒、蓋罐等其它器物也可以同時放置在桌子上。

唐代由於高承具不成熟,面積有限,一些器物被拿在手中使用,這一現象可以在唐代墓葬壁畫中看到。例如永泰公主墓壁畫、懿德太子墓壁畫等,從這些壁畫的圖像中可以看到,很多器物例如溫碗、執壺等器物都被拿在隨行仕女手中,這與唐代高體承具使用不夠廣泛相關。

宋代以後,由於承具的完全成熟,桌案類承載面積加大,桌案類承具的承載量極大增加。絕大多數器物可以合理地放置其上,例如白沙宋墓的夫妻對坐浮雕壁畫中,正中擺放的桌案之上有溫碗執壺、茶盞等器物。

唐宋時期桌案類家具的發展為書寫提供了穩定的環境。南北朝時期書法的書寫媒介完成了由簡牘到紙張的演進,到了唐代流行紙、絹等軟質書寫材料,而穩定的桌案可以承擔書寫行為,同時有更大的空間擺放系列文房用具。這其中不乏瓷質文具,例如辟雍硯水盂水注等。

唐宋時期還大量燒製各式各樣的瓷質水盂和水注,造型小巧多為三足和平底造型,從側面可以反映出這一時期書寫空間的寬敞、穩定環境。宋代文人的"案頭文化"非常發達,合理固定的坐具與承具,使文人得以持久穩定的憑桌案而坐,或作書畫,或把玩鑑賞。

以硯台為例,宋代在硯學理論方面著述極豐,有米芾的《硯史》、蘇易簡的《文房四譜》、高似孫的《硯箋》、康積的《歙州硯譜》、歐陽修的《硯譜》等。宋代瓷質花器和瓷質香器也成了案頭必不可少的陳設。例如《聽琴圖》中就有類似定窯和鈞窯的瓷器用來裝點賞琴環境。此後文人案頭陳設及用具成為文人雅趣的重要組成。

二、起居方式影響下唐宋瓷器藝術風格變化

1.器形的增加

承具面積的增加促進了瓷器品種的增加。而瓷器的普及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託了家具的成熟使用。最直觀的例子來自於唐代黃堡窯遺址出土的瓷器種類,有盒類、瓷盅、水盂,還有瓷釜、各類盤、盞及盞托、瓷杯、瓷缽、瓷渣斗、碗、盆、瓷罐、各類執壺、瓶類、燈具、器蓋、瓷枕、瓷硯、漏斗、茶具、樂器塤、以及家畜家禽等。

白瓷器類也比較多,除了上述種類還有"杵、枕、哨"等。耀州窯黑瓷還有"急須、油瓶、油壺、腰鼓、器座、茶碾槽、茶碾輪等"。進入宋代以後,瓷器種類空前增加,以耀州窯為例,這一時期的瓷器種類達到了2143種,從功能上可以分為可分為餐飲具、盛具、陳設具、供具、臥具、玩具、燈具等。

器型則包括有碗盤類碟、缽盆類,以及瓷渣斗、注壺注碗、玉壺春瓶、梅瓶、杯、盅、盞及盞托、茶擂以及擂缽、瓷罐、瓷盆、缸類。化妝具包括各種瓷盒、粉盒。陳設類有樽瓶、花插、供盤、此外還有燈盞、瓷爐,並有潔具和衛生具類如唾盂、渣斗熏爐等。

此外還有休息娛樂類瓷器,如瓷枕、棋盒棋子、油壺、油瓶等。幾乎囊括所有宋代的生活用品瓷器類型。 《東京夢華錄》是一本描述北宋都城東京社會生活狀況的著作,其中就有二人對飲,就要使用十數種器物的記載。

2.陳設瓷的大量出現

宋代陳設瓷也大量出現。這類器物通常造型典雅,製作工藝複雜,觀賞性質強,例如插花器、香爐或純粹的觀賞器物。宋代考古之風盛行,模仿青銅器造型的瓷器多被用於陳設。陳設瓷最初是由實用瓷器分化而來,瓷器是易碎品,瓷器的普及代表著生活環境空間的穩定,尤其是承具的穩定。

而家具的穩定性催生了陳設瓷的出現,是生活用具向欣賞陳設品的轉換。宋代的高級瓷器更是有專門的家具陳設,例如配合香爐使用的香幾,宋代繪畫例如《聽琴圖》、《五老圖》、《聽阮圖》中都可以見到這類陳設方式。

瓷器與家具的互相影響使家具與器物的關係達到了和諧。陳設瓷往往使用珍貴的材料通過複雜的工序燒製而成,這類器物也因兼具不菲的身價和高級的審美元素而被擺放在廟堂之上,用來顯示主人的身份地位。

宋代民窯、官窯均有燒造陳設瓷,包括兩宋官窯、汝窯龍泉窯、耀州窯、磁州窯等等,幾乎涵蓋所有重要的窯口。穩定統一的器物用度有助於人與家具、器物關係的基本建立,更利於對器物的欣賞和把玩,也形成了後世的一些與瓷器有關的生活習慣

三、總結

高型桌案的普遍使用,使人與瓷器的關係發生了變化。器物與人的視線角度也不同,瓷器的立面效果成為主要的視覺元素,可以近距離欣賞使用,瓷器的工藝與材質細節能夠更直觀的展現,瓷器裝飾紋飾也逐漸豐富。瓷器這類易損的器物,也可以更加安全地擺放在高體家具之上,這使得瓷器的風格可以向著裝飾化、細緻化、輕薄化發展。

高體家具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承具承載面積增加,可以使更多的器物穩定擺放其上,瓷器可以成組、成套、成系列地展示出來,瓷器的種類得到了擴展。宋代家具完成了席地坐向垂足坐的演化,家具種類齊全,坐具與乘具高低落差合理,促進了瓷器使用的穩定化與規範化,逐漸形成固定形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難不難?河南大風導緻小麥倒伏,河南農民哭訴發聲!

身為編輯,我深知新聞報道的力量。今天,我將為大家帶來一篇關於 河南 大風導緻小麥倒伏,河南農民哭訴發聲的評論區紮心的頭條號推文。我們將以中肯又真摯的態度,為大家呈現這令人心痛的現象,並希望藉此引發社會對農民困境的關注與思考。 難不難?河南大風導緻小麥倒伏,河南農民哭訴發聲!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