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6, 2024

明朝開始種植,湘西州首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子臘貢米煥生機

來源:【湖南日報】

明朝開始種植,湘西州首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子臘貢米煥生機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頤佳

2月24日,春寒料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石欄鎮子臘村米加工一派繁忙。稻穀經由脫殼、碾米、精篩、色選、包裝等工序,變身一袋袋顆粒飽滿、外形精美的米。

「2月19日開工至今,已收到來自長沙、吉首等多地訂單共1175公斤,實現新春'開門紅'!」子臘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國珍說。

行走在子臘村,崇山連綿、溪流縱橫,與古色古香的民居相映成趣。

該村有310戶1265人,是一座有700餘年歷史的苗族古村落,森林覆蓋率73.13%,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如果你們秋天來,可以看到獨特的稻田峽谷美景。金色海洋裡稻香魚肥。"

子臘村的水稻種植,可追溯至明朝初年。據了解,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此屯田生產軍糧,但因高山峽谷、森林密布、日照不足、水溫較低,水稻產量及品質不理想。當地苗族先民探索種稻技術,經過100多年的努力,逐漸形成了鋪樹造田、松木填泥、精耕細作的複合種養模式,造就了「松香琥珀浸淫、稻魚鴨蛙共生、滿川稻米馨香」的田園盛景。稻米顆粒飽滿、口感香糯,在清乾嘉年華會被選作貢品,聲名大噪。 2017年,"子臘貢米複合種養系統"入選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為湘西州首個獲此殊榮的農遺項目。

炊煙裊裊,飯香四溢,熱情好客的村民麻老四邀請記者進屋品嚐。

麻老四說:「以前我們都是自己尋找銷路,收入不穩定;現在村集體統一回收銷售,我的4畝地每年可以賺5000多元。靠農業特色產業,村里去年人均純收入增長15%以上。"

過去,子臘貢米是以農民散種散賣為主,規模小、品質難以保證,經濟效益不高,石欄鎮不斷探索轉型升級之路。

2023年,該鎮成立子臘貢米專班組,改變農戶"單兵作戰",採取"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五統一"模式,大米品質和經濟效益得以提升,子臘貢米品牌建設加速推進。

1月13日,「子臘貢米」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示證明商標,實現花垣縣零的突破。今年,石欄鎮計畫以子臘村為核心產區,種植貢米7,000英畝。李國珍滿心期待地說,將與物流公司簽訂長期運輸合同,開拓多元化銷售管道,加強與農業科研院所合作,延伸產業鏈,不斷擦亮子臘貢米的兩塊"國字號"招牌。

本文來自【湖南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為什麼農民分地單乾以後家裡就糧食多的盆滿缽滿了

農業領域最大的醜聞終於揭穿!看看他們如何偷天換日!

162位和我們年紀相當差不多一起長大的女演員

蘇北部分地區農業生產出現較大災情,江蘇安排救災資金5,000萬元

浙江農業「雙強」行動發布十大創新成果,是哪些三農「黑科技」?

高原戈壁灘長出璀璨「明珠」-扎囊戈壁農業發展見聞

抓好「三件大事」 山西部署2024年三農工作

公信力何在!耕地數量和糧食產量都能造假,將話語權交給農民吧!

「銀耳之鄉」建全球最大銀耳全產業鏈項目

全區唯一!首屆上海傑出人才提名人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難不難?河南大風導緻小麥倒伏,河南農民哭訴發聲!

身為編輯,我深知新聞報道的力量。今天,我將為大家帶來一篇關於 河南 大風導緻小麥倒伏,河南農民哭訴發聲的評論區紮心的頭條號推文。我們將以中肯又真摯的態度,為大家呈現這令人心痛的現象,並希望藉此引發社會對農民困境的關注與思考。 難不難?河南大風導緻小麥倒伏,河南農民哭訴發聲! 天...